富士康融资千亿将大力发展机器智能化‘太阳成集团’
本文摘要:随着人力成本的下跌,中国制造业以传统劳动力生产的发展之路早已跑到了走过。随着人力成本的下跌,中国制造业以传统劳动力生产的发展之路早已跑到了走过。如今,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实行“再行工业化”战略,期望通过高度自动化技术来挽救制造业。而东南亚一些国家因人力成本比中国较低而受到外来资本的注目,不少工厂开始考虑到搬到到劳动力更加便宜的地方。
另外,近来材料成本大大的下跌让制造业转入了新的困境中。中国生产环境的优势早已日益消失,反省过往的几次工业革命,技术的变革对推展制造业发展获取了极大的动力。
很显著,目前的制造业早已转入了新一轮革新——机器无人化生产。 5月26日消息,鸿海计划于今天向股东大会递交一份大规模新股回购计划书,期望回购最低10亿股新股,融资规模多达3亿美元。鸿海集团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,以上周五(23日)收盘价93元新台币计算出来,若10亿股全数募足,融资规模将超过930亿元新台币(3.1亿美元)。
近些年来,鸿海每年都会在股东大会上明确提出新股回购融资计划,但都并未付诸实行,主要募资仍以发售公司债方式展开。鸿海最近一次对外回购新股融资是1999年11月,回购规模5000万股,融资规模110亿元新台币。如果此次以“全球存托证券”方式回购新股以求实施,将是鸿海最近15年来首次通过发售回购新股融资,且融资规模将是历年来最大手笔。 市场人士分析,鸿海今年才会拼成营收茁壮,为此,集团动作大大,还包括进占第四代移动通信(4G)业务、增强自动化与海外布局等,而都要强而有力的融资方案作为反对。
鸿海近期财报表明,截至今年3月,帐上现为7,550亿元新台币,较去年第4季的6940亿元新台币与去年同期的6789亿元新台币减少不少,扣减年度股东收益,鸿海现金储备仍非常充裕。 因此,鸿海今年明确提出规模将近千亿元新台币的融资计划,一方面是为未来资金市场需求弹性预作打算,一方面也有其战略意义。鸿海的战略意图有可能是,比如,避免资金流向竞争对手手中(大陆比亚迪等鸿海劲敌也有可能募资。
),起着抵挡输掉的效果。
本文来源:太阳成集团-www.midearen.com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